鼓勵學生參加STEAM比賽 文:鄧家豪

香港學生於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獲殊榮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International Junior Science Olympiad,簡稱IJSO)始於2004年,為「國際科學奧林匹克」(其中「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最為大眾熟悉)之一。每個國家或地區可派出六名十五歲以下學生及三名領隊組成隊伍參賽。

六名香港學生於第二十屆「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中取得了自2018年以來最好的成績,獲得三金、兩銀、一銅,為港爭光。六位尖子既展現了自身的超凡實力,也標誌近年香港科學教育的卓著成效,突顯香港教育制度的優勢。

建立校本學生人才庫 — 識別人才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恭賀得獎學生,強調要促進資優教育發展,進一步推動建立校本學生人才庫,識別和培養有STEAM潛能的學生。建立校本學生人才庫無疑是一項挑戰,學校要識別出哪些學生在STEAM領域有天賦,就必須有效地從多方面評估學生。要識別學生潛能,學生、學校和家庭要互相合作,方能成事。

安排學生參加具規模的比賽無疑是識別有STEAM才能的學生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比賽題目比一般考試、測驗更有創意,可以令參賽者的潛能更容易顯現出來。另外,參加者往往也是對比賽項目有濃厚興趣方主動報名參賽,而「興趣」則是持續發展一項技能的必要條件。由此可見,鼓勵學生參加比賽,是學校識別人才的關鍵方式,那麼令絕大部份學生都積極投入不同自己喜愛且適合的賽事,將可避免錯失人才。

更清晰的發展路徑 更清晰的升學資訊

要學生積極投入不同STEAM比賽,當局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兩方面的支援,包括提供清晰的比賽資訊和設計清晰的升學發展路徑。香港教育資源非常豐富,選擇繁多,學生及家長往往眼花撩亂,不知從何入手。市面上比賽項目林林總總,規模及賽制對比賽質素有不同影響。學生難以細心考究每個比賽的細則,需要校方協助篩選推薦,方能運用好時間備賽和參賽。

不少家長非常注重學生的考試及測驗表現,因與升學乃至未來發展關係緊密。發掘學生STEAM才能後,學校乃至社會將如何培育,如何保障其升學及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是否積極參賽,繼而影響識別其能力的效果。要為香港未來的創科人才提供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就必須由教育制度做起,向其提供清晰的升學資訊和相關指導。當家長及學生徹底明白參加STEAM比賽對前途的影響,自然容易關注和投入不同比賽,有助學校建立校本人才庫。

香港學生在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表現令人眼前一亮,預示香港未來在創新科技領域發展前途光明,值得慶賀。筆者期望本港學生繼續積極參與各大STEAM比賽,積累經驗,發揮潛能。

P.S. 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今次多位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得獎學生均來自傳統名校如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和英華書院,這是否代表傳統名校培訓STEAM人才特別有優勢?筆者有機會將撰文與讀者進一步剖析。

文:鄧家豪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暨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