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香腸和紙老虎—中國回應《台灣政策法案》的正確方法 文:悠然

據報,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14日以17票贊成、5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接下來將由美國參衆議院全院審議,拜登簽署後將成爲一項法律。

《台灣政策法》全名爲「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由美國民主黨籍參議員兼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和共和黨籍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該法的重點有兩條,一是軍事上的,即美方未來4年將在安全協助方面提供台灣近45億美元的援助,以增强台灣防衛能力,此法案還將指定台灣爲「主要的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爲台灣提供更多所謂安全保障與貿易優惠。二是政治上,法案也將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爲「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並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比照美國駐外使節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同意,職稱也將改爲「代表」(Representative),以提升此一職務地位。

《台灣政策法》貌似翻天覆地,實際就是美國的套路,即在台海問題的邊緣地帶創造空間,無中生有地造牌。操作方法如下:
1) 先由參眾兩院的議員先發動,開出匪夷所思的價錢;
2) 再由美國媒體、NGO大規模報道,把牌「造」出來;
3) 美國政府一開始否認,並說主場不變,純粹是立法官員的個人意願;
4) 美國政府觀察對手反應來切香腸,或在其他領域上交換。
5) 發現對手沒多大反應,即正式簽成法案,完成了立場的轉變。

這操作在台灣、新疆、貿易問題上屢見不鮮,不過,正如我這一年來的觀點,美國在台海問題上已完全是一隻紙老虎,原因很簡單,單純從實力看,美國在西太平和中國對戰完全是劣勢。

從歷史上看,美國擅於發戰爭財,在戰場上貫徹生意思維,是最精明的戰爭參與者。過去200多年來,美國發動對外戰爭達400多次,但從來都是嚴選對手來打優勢戰爭,對手不是相對弱小,如阿富汗、格林納達;就是已被打殘,如二戰中期的德國和日本。而且,即使對手在軍事上明顯弱於美國,美國很多時還是敗走的,如韓戰對中國、近年的阿富汗戰爭等。

今天的中國是美軍最嚴重的威脅。2019年,接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米利(Mark Milley)在參議院軍委會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強調,中國在未來一個世紀可能是美軍的「頭號威脅」。

因此,美國不會主動派兵參與和「頭號威脅」的戰爭,中國如發動對台解放戰爭,到時所謂的「主要的非北約盟友」也只會像烏克蘭戰爭一樣,美國不會派一兵一卒的。

我認為中方回應《台灣政策法案》如果仍如昔般公開抗議、做出妥協,就正中美國圈套了。正確方法是直接試探「主要的非北約盟友」的實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國切香腸,我也切香腸,中國可以法案通過為理由,軍事擠壓台灣,把台海造成實際內海。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爲自由撰稿人,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