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環保光環去挾持可持續發展的土地發展政策  文:黃頴灝

近日有團體表達香港新界北部有433公頃的棕地,當中100公頃棕地沒有作業,並希望政府把這些以2公頃起始的土地盡快變成熟地,因此建議政府毋須推行明日大嶼,以免犧牲大自然環境。筆者身為可持續發展委員,認為土地政策需要有一個更長遠和可持續的發展框架,並要參考聯合國在2015年發表的17項在公共治理的永續發展目標上,果斷地推行長遠土地儲備政策。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是要全面為下一代着想

參照香港現時的現況,筆者特意提出幾項永續發展目標來評論香港的土地政策,其中以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減少不平等﹑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包容及永續性﹑保護及促進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等最為令我們反省過往的所有公共政策。

永續發展的土地政策

首先,我們致力以對環境最少影響方法,去盡最大的努力去改善下一代居住環境,覓地起公屋為基層提供住所是消除貧窮的源頭,筆者認為研究團體需要把這納入研究框架。第二是不要把單一因素挾持整個討論,要有整體性看待問題,宏觀地考量方案。我們要考量當區交通承載量的負荷及發展對當區居民的影響,發展前所有供電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建設是否足夠及相應的基礎建設的環境評估研究,這些都不是簡單圈起某幾公頃土地,就可以做到理想的城市規劃,而且如果不把土地整合來發展,而只是分散起來,更難造到保育發展並存的模式,更有可能造成資源錯配浪費,例如未來計劃的北環綫或洪水橋綫應靠近那一塊被圈起的土地呢?

近日也有不少新聞說本港在新界北營運的工廠及屋村被政府收地而上新聞頭條,例如屯門德保冰廠﹑木廠及附近的屋村等,因此我們不能輕視收地的影響,因為城市規劃涉及的持份者太多,當然當局不能因此而放棄發展棕地,但收地並不能像民間研究一樣簡單,只需把某一塊靠近公路的土地圈起來發展,便能解決住房問題,每一塊棕地及附近的私人地土地都涉及非常複雜的問題,更遑論當中有金錢補償的利益問題。

填海造地是其中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土地政策

最後筆者是支持明日大嶼計劃作為香港長遠土地政策,因為一塊平整的大型土地就能完滿地解決以上規劃的問題,更沒有涉及收地的複雜問題。參考近年政府在東涌東120億的填海工程,只用幾年時間就擴展了130公頃土地,首設3.8公里生態海岸綫以提升生物多樣,這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程項目,以非浚挖式方法,即不移除海床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相對傳統以浚挖方式填海,不涉及清除及運走海泥,可以減少水中懸浮粒子的產生,有效降低對附近水質及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加上不需要進行傾倒海泥的海上運輸,有助減少碳排放。以東涌東工程為例,既減少傾倒440萬立方米淤泥,亦減少海上運輸17 600船次。因此筆者是希望政府應盡快推出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為下一代香港人提供一個更公平及可持續住房的長遠土地政策。

文:黃頴灝

民主思路理事 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