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重視機遇和平台 香港需要有發展戰略 文:文武

特首李家超近日在多個場合強調吸納人才的重要性,引起社會熱議。對於如何才能吸納人才,社會上有很多議論,筆者回想起曾在香港科大教書的中國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幾年前的一個講座,從他個人在香港的經歷,分析香港在吸納人才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的內容,發人深省,很值得特區政府思考借鑑。

饒毅是內地著名的生物學家,1985年從深圳到香港,再前往美國加州留學。2000至2005年間,他曾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把他在美國開的課搬到香港,但很快就感覺到這門課開不下去了,原因是香港的學生不太願意學科學,偶然發現一位很想學科學的學生,又很快就到美國去了,感覺很難為香港培養出多少人才。因而,對他個人而言,在香港任教,感覺是時間上得不償失。2007年之後,饒毅回北京任教,就獲得很大的成就感,能夠培艱出優秀的學生。

教學上沒有成就感,而科研方面同樣感到困惑。當年他也曾經對香港的科學研究經費作了一些了解,發現香港的制度不利於科研,不僅經費低,更加只能申請3年的研究經費,他認為,這是一種害年青科學家的制度。

曾經協助國家在海外招聘華人科技人才的饒毅還指出,在2000年以前,香港在吸納人才方面,與內地的北京、上海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的薪酬高,有些職位的薪酬比美國還高。但是,到2002年以後,香港與北京、上海相比,已經沒有多少競爭力,因為內地注重科學,各大城市用於科技的研究經費大幅度上升,而且,科學家和科技人才都能感受到政策和多方面的關懷和支持,從中看到從事科學研究有很多發展機會,充滿希望,因此,對許多科學界的人才來說,內地更具有吸引力。

從饒毅的個人經歷可見,科技界的人才到香港來,既不能從教學上獲得成就感,也不能夠從科研方面得到足夠的資源,又如何能夠吸引人才呢?香港吸納人才缺乏競爭力存在的核心問題,特區政府缺乏發展戰略,沒有完整的人才政策,又怎麼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

與內地的大城市,以及全世界各地許多城市相比較,香港仍然具有很多優勢。比如香港的稅制簡單、稅率低,香港社會多元包容,東西文化薈萃,不論是哪種宗教信仰、也不論是哪一種民族的習俗,都可以融入香港社會,香港還具有優質而多資多彩的生活,當然,還有比許多城市都優越的薪酬待遇。

香港所缺乏的,正正是政府的整體發展戰略,香港的未來有甚麼定位?想要發展哪些產業?需要吸納哪些人才?政府首先必須有清晰的戰略布局,再以具體的政策措施作為配合,才能有效地吸納人才。

投資者最關注賺錢的機會,而人才最關注的則是有沒有適合他們發展的機遇和平台。如果香港未來銳意發展的是創新科技,那麼就應該搭建起適合科研和科技產業發展的平台,讓科技人才在香港有用之武,讓他們能夠在香港實現夢想,能夠找到機遇,看到未來的希望。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