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設立漁農政策專員 文 : 朱家健

最近的疑似非洲豬瘟造就全城恐慌,雖然最後以兩次大規模屠殺豬隻落幕,但無論是與業界豬農溝通,或向公眾發布消息均未見系統;另一宗新聞,元朗十八鄉水蕉新村有農場東主在自家農地發展有機農莊,卻被政府部門耍到氹氹轉,一個育苗棚,就是否農業構建物和能否取得豁免,漁農署和地政總署竟有不同看法。

要知道,農業科技已不再純是養豬放雞,或播種灌溉,而是要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再能達至有機耕種,推動新農業政策。例如,部分農民以有機飼料餵養本地豬隻、雞隻,並強調所生產的肉類、蛋類和禽類產品均沒有激素,甚至取得香港本地品牌或認證;菜農強調以純天然有機的肥料去施肥,並採取特別措施去保護泥土和水源。這正是生物科技的活生生應用,而且,其產品更是可食用的,直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該等有機農產品的價格雖然較其他普通農產品為高,但仍大有市場,八元一顆有機雞蛋,是普通雞蛋的近八倍;一隻本地雞,被標價三百餘元,是普通雞的三倍。這些不正是以高科技去賺取財富的同時,提升社會生活和個人享受的水平嗎?在注重健康的年代,「有機耕種」、「綠色農業」更要大力鼓勵;可是「鼓勵」不是空口說白話,或只寫在《施政報告》而未有下文,所謂「鼓勵」,其實要實體付出,需要不同政策局、署方去配合實行的。

簡單來說,負責統籌漁農政策的部門,不能各自為政,否則是與新農業政策理念背道而馳。若果特首有新農業政策的構思,那地政總署又不諳農務系統,不但未有配合漁農署對農業構建物的豁免,更要勒令人家拆卸育苗棚,只是對新農業政策的陽奉陰違,最終受害者,除了是農戶,還有小市民,而最後,土地繼續閒置,有科技卻眼睜睜地不能應用。

有見及此,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有需要設立專職的「漁農政策專員」,有點像旅遊事務專員或體育政策專員的專職政務官,能協調跨部門的漁農政策,而且擬建議的高級政務官需要具備動物醫學、生物醫學、生物科技、公共衛生或食物鏈管理的專業資格及經驗,以減少外行人管內行人的弊病。

新農業政策若沒有專職政務官負責,只淪為紙上談兵,或各部門執行力度不足,嚇唬投資者進入漁農市場的意慾。農民不再是滿腳牛屎,部分農民更具博士學歷;現代農業已不只是牧羊放牛、花果瓜菜,而是一門高科技產業。或許,在地政總署的眼中,只有稻草人才不是農地上的構建物,但是他們忽略了,政府部門不應只是站在一邊發呆數鳥的稻草人,面對農務問題,他們應該尋求解決的方法,否則,他們只會淪為各界農民的稻草人。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