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基層醫療:善用地區網絡資源 文:龐朝輝醫生/博士

港府致力於提升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以應對愈發嚴重的人口老齡化以及慢性病病患率上升的情況。2019年,港府成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以及建成首間地區康健中心。目前,正在推廣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由地區康健中心統籌,尤其針對高血壓和糖尿病,讓市民在私營醫療服務界別診斷和管理慢性疾病。

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是促進醫療健康改革的重要一環。不過,基層醫療概念尚未得到普及。推出半年以來,仍有很多市民對「慢病共治計劃」概念及細節不清淅,很多中年市民仍然認為沒有病癥,「好人好者」並不需要光顧醫生,令計劃招募確實比預期慢。亦有很多市民不了解康健中心的作用,其定位更似老人活動中心。醫務局雖然矢志做好基層醫療,但要整合及織好社區網絡,單靠一局之力可謂乏善足陳。要實現基層醫療理念深入人心,真正發揮地區康健中心角色及基層醫療服務整合,動員及依赖地區網絡資源做到醫社合作至為關鍵。而醫管局及衞生署更應避免被人感覺固步自封,醫療信息更應打通,透過 如「HA Go」程式「一站式」的由基層到醫院及私家醫療服務,簡化現在冗贅過多低用量的應用程式。

區議員與地區市民聯繫密切,他們亦較熟悉社區居民的需求與顧慮,是政府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堅實可靠的協作夥伴。因此,區議員可作為「聯繫人」,一方面可以協助宣傳基層醫療服務的資訊,解疑答惑,如提供有關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內容、模式等信息。另一方面,識別及整合市民的健康需求,及時反饋予地區康健中心及署方,使得相關營辦機構能夠迅速應對社區健康需求的變化,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效果。

除此之外,政府可與地區關愛隊合作,加強健康信息的傳播,從小區開始織好網絡,令區內隱敝長者,劏房及少數族裔社區人士有機會接觸一些利民政策,增強推廣基層醫療計劃的渗透。同時,加強與非政府組織(NGO)之間的合作及信息互通,使服務網絡能在不同政策局也能打通,減低不必要的官僚障礙。

總而言之,政府需善用各式各樣的地區網絡資源,發揮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服務的樞紐作用,有助深化「醫社結合」及優化基層醫療的渗透。

文:龐朝輝醫生/博士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