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青年:為l世代制定未來政策 文:葉浚生

一位年輕的大學生朋友,比我小幾歲,有天跟我分享了一段趣事。他在用餐時被遠房長輩斥責「吃飯玩手機」,並對「00後」族群進行了長達十五分鐘的激烈批評。然而,他其實正在忙著處理一些緊急的事務,這讓他哭笑不得。這件小事引發了我的深思:我們對特定世代或群體的刻板印象,往往過於簡化。我們習慣以「年輕一代喜歡玩手機遊戲、迷因圖是他們的共同語言、熱衷於看那些毫無記憶點的三十秒短片」來概括他們,認為他們不願與人面對面溝通。但這真的能全面代表他們嗎?

夏寶龍主任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強調了青年是香港未來和希望的核心。他提出對青年的期許:愛國愛港,展現奮鬥姿態,用實際行動書寫精彩人生。這次演講不僅是對青年的激勵與期待,也為我們提供了思考青年政策的新視野。為了更深入了解,我閱讀了一本基於大量數據調查整理而成的書——《I世代報告》。

I世代的數碼生活方式

《I世代報告》深入剖析了從1995年到2012年間出生的這一代年輕人,他們在數位化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環境中成長。這些背景深刻塑造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些年輕人常被形容為「頭埋在屏幕中」的一代,透過數位屏幕來探索世界和建立人際關係。但這種模式往往無法讓他們真實地洞察現實生活的多維度。在社交媒體上,人們竭力展示最完美的自己,這種現象或許使他們對現實生活產生了扭曲的看法。

社群媒體上的挑戰

I世代在處理信息方面面臨著挑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的閱讀往往是快速瀏覽、一掃而過。這導致了專注力和深入理解的問題。同時,儘管他們成長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但他們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這種感覺源於他們父母在教育和生活方式上接收到的繁雜訊息,以及社會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I世代在互聯網的全然依賴下,並不擅長與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他們的童年延長,成熟的時間推遲,形成了與「千禧世代」、「X世代」、「嬰兒潮世代」迥然不同的新世代特質。

面向未來的政策建議

為了扶植I世代青年在迅速變遷的時代中茁壯成長,我們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既具前瞻性又富含包容精神的政策。首先,在教育系統中,我們應加強對國家和民族歷史的教學,以此來深化青年對於自身文化身份的認識和理解。其次,政府應致力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尤其是在科技和創新領域的實習機會,為年輕人提供實戰經驗和職業成長的空間。除此之外,青年的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視,我們應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以助他們在心理壓力下保持穩定。

青年群體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參與,是確保政策切合他們真實需求的關鍵。只有深入了解他們的期望和需求,我們才能構築出真正能夠回應他們所求的政策。因此,政府應當鼓勵青年參與到政策制定的各個階段,從而使他們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者。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I世代的青年將迎來更多機遇與挑戰。我們的政策和支援措施需與時俱進,應對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如高昂的大學教育成本和心理健康問題。透過提供危機干預等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我們旨在幫助I世代充分發揮其潛能,為香港乃至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葉浚生

民主思路地區幹事,2023年區議會選舉參選人。專注研究青年事務、環保議題。認為只有在尋求共識同時尊重差異,才能促進社會進步。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