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了的官腔辭令和虛詞 文:朱家健

第六屆香港特區政府剛上任一個月,在行政長官李家超英明帶領下,問責團隊給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醫療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越戰越勇,精準的落刀,精簡的回應,精彩的建議,讓市民對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充滿期望;上星期在紅館意外後,問責官員傾巢而出,這更是近年來罕見。

官員的承擔,我們大致已感受到了,至於將維持多久,大家拭目以待,至少,昔日出自歷屆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口中的「研究」、「探討」、「考慮」、「空間」、「具條件」、「溝通」、「交流」、「合作」等,今屆司局長暫時已減少使用,而以實際行動取而代之,我們在新聞報道或直播已減少聽到這類增加民憤的官腔辭令,相比上屆香港特區政府個別官員說話內容空洞,今屆官員在發表言論前,明顯是有備而來,而且不像上屆香港特區政府個別官員說了便算,說了便當做了,後知後覺,暫時讓市民感受到官員的誠意。

當然,縱然問責團隊務實不務虛,但公務員團隊龐大,官僚已根深柢固,怎樣去杜絕官腔和虛詞繼續污染政府服務,仍是困難重重。相信曾使用香港特區政府各部門服務或撥打1823政府服務熱線的市民,就曾經歷前線政府人員的敷衍或氣弄,這些前線公務員或接線生,卻是滿口虛詞,他們的目的,並不盡是為市民解決問題,而是要市民知難而退,自行打消繼續查詢,電話斷線,或只道出該部門的職責,繼而打發市民致電其他部門,其實嚴格上來說,這些均是瀆職的行為。試問政府部門「打開門」面向群眾,市民合理地使用政府服務,天經地義,但如果這些政府基層小卒揸住雞毛當令箭,真的以為自己是官,大耍官腔,雖然是提供了「答案」,卻是問非所答,未能解決市民的問題,反而更點燃了民怨的伏線。

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以結果為目標」,就是要避免香港特區政府上下只說虛話或客套話,無論在哪一個崗位,身在其位就需要謀其政,否則如果連官員連自己的崗位需要做什麼也不清楚,就以「研究」、「指引」等似是而非的虛詞,以為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就可以保住烏紗,那就錯了,為官之道已不同了,否則上屆香港特區政府的庸官便可以原班人馬過渡吧。

現時,香港特區政府要把投訴公務員機制簡單化、透明化,讓市民可以就前線公僕的失職或不作為向主管部門作出投訴後有建設性的回覆,對瀆職公務員的懲處更不能不了了之,或只是不痛不痒的口頭警告,解僱不稱職的公務員更不應再設下太多的障礙,高層公務員更應加強對部門的突擊巡視,審計署和香港申訴專員公署更應對已冰封三尺的民生問題主動徹查。

文: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