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隨筆(一) 全球變暖與病毒 文 : 松花芥子

本世紀初我們開始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導致全球溫度上升,南北極冰層融化,大洋水位上升。確實近年來極端氣候災難頻發,冬天不是過暖就是過冷,颶風暴雨洪災每一個都是千年一遇。我們在經歷一個氣候極端變化的時期,原因是不是人類活動導致尚未有定論,但是我們的祖先經歷過的極端氣候變化歷史上其實不斷的出現,最近期是300多年前的全球變冷,正好是明亡清興這段歷史動蕩的大時代。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是大明帝國滅亡之年,又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個皇帝福臨的順治元年,是年干支為甲申。郭沫若曾經寫過一篇《甲申三百年祭》,研究剖析明朝滅亡和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成因。圍繞着明朝滅亡的主題,我寫的幾篇歷史散文也統統收納在《甲申隨筆》之中。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傳統的歷史學觀點主要是專制政治,腐敗吏治,財稅崩潰等等原因;隨着近數十年全球史的興起,歷史研究加入了跨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文化的現象,把生態環境、氣候、疾病、貿易體系和技術等因素納入研究範圍。這樣的新視角會顛覆了一些歷史事件的傳統定論。
明朝萬歷後期開始,氣候變冷,北方風沙頻仍,旱災連連,農業失收。從天啟年間到明亡的20多年,明帝國始終伴隨着旱災、寒流、蝗災、水災、鼠疫、瘟疫等,中原一帶氣溫持續下降,天下大亂,狼煙四起。
明朝是中國皇權專制政治走向極致的朝代。明末朝政混亂不堪,宦官專權,特務橫行,地方到中央的官員貪污腐化;為了應付日益增多的軍費開支,朝廷不斷地加派賦稅,黎民百姓不堪重負,不是餓死就是死於兵賊之亂,或者逃離家園成為流民,整個國家基本上處於治理失效的狀態。
我們現在發現,明朝滅亡的原因,除了社會、政治和外族入侵等原因之外,肇始於萬歷後期的小冰河時期來臨,並由此引發的瘟疫和旱災蝗禍,是明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在廿一世紀剛剛來臨之時,我們樂觀的認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已經解決了糧食短缺與饑餓、疾病與瘟疫、戰爭與暴力等問題;我們可以控制自然、探索宇宙,讓人類無比的接近神的地位。
可是,全球變暖和隨之而來的厄爾尼諾現象,台風、旱災、風災頻仍,讓人類頓感原來自然界的威力無窮,人類的科技力量在它的面前只是蜉蝣撼大樹。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豬流感、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現在還在蔓延而未能控制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都讓人類從沉浸於現代醫學文明的過度自信中醒覺,面對這些未知的病毒侵害,我們可以感知三個世紀前面對黑死病的歐洲人的恐懼和無助。
300多年前的甲申年,明朝的百姓和官員也同樣面對着極端天氣變化帶來的災難,全球第二次大鼠疫在歐洲被命名黑死病,在中國同樣做成1000多萬人喪命。回顧這一段黑暗而可怕的歷史,或者讓身處廿一世紀,面對同樣災難的我們,能反思和探索出未來百年甚至數百年的人類可持續發展道路。
本系列文章共有四篇,本文是第一篇;第二篇講流寇亂起,這是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第三篇講流寇暴亂的其中一個深層原因:瘟疫的蔓延。最後一篇是講更為宏觀的深層原因:小冰河時期的到來。

文 : 松花芥子

游走滬港两地二十餘年的香港人,復旦大學考古學博士,從事國際教育、青年創業孵化、文化旅遊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