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內地春節的市場氣氛 文:寒 柏

內地放寬防疫後,市場氣氛逐漸有所改善。各省市熙來攘往,春節前後的內地消費市場理應可看高一線。

去年底,當內地決定放寬防疫之際,筆者與很多朋友也感到憂心忡忡。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的死亡率雖然很低,但傳播性太強,導至全球有大量死亡個案,絕不能當是「大號流感」。而且,「長新冠」亦困擾不少康復者。

本港第5波疫情由變種病毒Omicron而起,根據港府本年1月11日的臨時統計數據所顯示,第5波疫情的死亡個案達12,330宗。香港人口大約740萬人,如果以內地14億人口推算,假設內地於放寬防疫後的死亡率與香港相若,恐怕最終會有233萬人要死去。就算內地救死扶傷的能力比香港強,應該仍會有過百萬人會因染疫而死亡。

筆者與很多朋友一直擔心的不只是老人家的安危,當太多人染疫時亦會嚴重影響生產環節。以香港第5波的數據為例,這一年間已有271萬人染疫,佔人口的3成7,還未計算很多沒有申報的個案。以此類推,內地恐怕要有超過5億人確診。於2020年至2021年間,歐美疫情嚴重,連碼頭也沒有工人處理貨品。西方國家以消費市場主導,尚且如此;內地則是生產大國,人口密度又高,當有大量人口染疫之際,亦肯定會對生產環節構成嚴重的打擊。

當內地決定放寬防疫的一刻,有朋友認為內地的情況將會很嚴重。筆者對以上的數據一直記在心裡,當日亦表示贊同。我們判斷事情,又豈能只不斷盲目唱好呢?

順帶一提,那對內地疫情表示擔心的朋友還指出,相信香港的股市只屬虛火 (當時已反彈了不少),恐怕很快會跌回1萬5千點以下。筆者對這一點則有保留。為什麼呢?因為股市千變萬化,不一定反映實體經濟。有時候,單是一個謠言也可把股市炒上1萬點。另一方面,就算實體經濟連年增長,股市卻可以不斷下跌。

雖然我們至今仍對內地的疫情感到十分擔心,但純以經濟的角度看,我們仍要想深一層。歐美因抗疫失敗而經濟癱瘓的情況,又未必真的會在內地發生。

我們先細看香港第5波的死亡數據,12,330宗死亡個案當中,絕大部份是老人家,60歲以下的只有527人,當中有251人沒有接種疫苗。比較讓人安心的是,接種4劑疫苗仍然死去的只有3人。以香港的數據及百分比推算,內地14億人口裡,60歲以下的死亡個案或會有9.97萬人左右。這數字雖然仍然很驚人,但以一個14億人口大國而言,即每個城市或要犧牲幾百至一千人左右,純以經濟角度來看,亦不見得承受不起。

值得一提的是,Omicron變種病毒似乎只針對老人家及長期病患者,但何謂「老人家」呢?儘管在香港,60歲以下的死者只有527人,但60至69歲的死亡人數卻有1,065人。如果以本港的數據推算內地由0至69歲的死亡個案,則會有30萬人極有可能要犧牲。但如果只考慮經濟因素,60至69歲的基層至中產已經退休,仍在工作的一群非富則貴,「存活率」理應更高。以內地14億人口計算,就是工作階層有10至30萬人不幸死去,始終仍算屬可控的範圍。

順帶一提,有人以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的死亡數據作為參考,從而估計內地最終的死亡個案。但筆者認為香港的數據始終較可信。至今,香港仍沒有對死亡個案的定義作出修改,無論是die with COVID或die of COVID,都會被紀錄在內。其他國家的情況則不同。例如新加坡的死亡個案,就把所有die with COVID的個案剔除,當中也會有很多人為判斷的成份。此外,以死亡個案作為分析的切入點亦比以確診個案做分析為佳。很多地方於放寬後,已沒有主動紀錄每日確診個案了。

無論如何,以香港的數據推算,內地有可能因疫情而亡的在職人士及青年,大概會有10萬人左右,就算假設退休年齡是70歲,工作族群的死亡個案亦將在30萬以內。此外,日本、韓國及新加坡已放寬多時,或許當地至今仍出現不同程度的醫療擠兌,但於第5波疫情以來,仍沒有聽說過當地生產鏈癱瘓的情況。如此粗略估計,內地亦應該會如此這般。

為什麼早前歐美國家卻因抗疫失敗而經濟癱瘓呢?因為它們在元祖病毒及Delta病毒肆虐之際已經「躺平」,當時病毒的死亡率及重症率比較高,後遺症亦較多。再加上亞洲區在陸續放寬之際,普遍人已經接種了3至4劑的疫苗,群眾的重症及死亡率理應更低。內地在日本及韓國相繼放寬防疫超過半年後才跟隨,相對來說亦算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看通以上的數據,我們便會對內地的經濟樂觀起來。既然60歲以下的人不會死太多,再加上Omicron變種病毒的後遺症遠比元祖病毒輕微,很多人亦已康復,理應不會對內地經濟構成太大的衝擊。

如此一來,為何在早前網上轉載的一些短片裡可見,某些內地大城市在「開放」後竟會似是一片死城?

以香港去年的情況來推論,當第5波疫情爆發時,起初曾一度出現恐慌,市面亦比較冷清,但絕大部份年輕人及在職人士總會康復。雖然大家在「中招」的過程比較痛苦,但休息多日後仍會「轉陰」。就算有些人傷及「元氣」,也不致於影響工作。痊愈的人遠比死亡人數高,大家康復後更急不及待的外出消費一番了。

因此,第5波至今仍出現一個現象,就是疫情高峰後會有「報復式消費」。在醫院「爆滿」、醫護人員紛紛累倒在地的同時,在餐廳、戲院及商場亦一同「爆滿」。

以此推論,內地於春節前後應該會迎來一個很不錯的「小陽春」。其實不只港澳同胞受惠,全國各省各市的氣氛亦應該會很不錯。

至於中長期來說,我們始終要重新審視各種經濟因素。在全球通脹嚴重,美元加息及俄烏戰事的情況下,內地亦始終是獨力難支。在內地政府大力整頓內房後,內地整體經濟運行模式亦將有變化。如今,全球資產泡沫皆暴漲及出現爆破之象,與03年「沙士」的情況完全不相同,港人亦不宜只以「直觀」的思維而天真地相信「長期大升浪」又開始了。

還有,變種病毒仍不斷「洗牌」,可以變弱,亦有可能變強。既然如今開放了,我們當然希望「雨過天晴」,但「黑天鵝」仍有機會發生。放寬防疫後,我們會得到一些「甜頭」,但最終仍有機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很多人以「達爾文進化論」作為「放棄防疫」的理由,認為一切皆是「物擇天食」的結果,但人類社會所以能發展至今時今日,是因為我們可以做到「扶老攜幼」而不是單純的「物擇天食」。人類社會裡,成年人擔當起保護老幼弱小的責任,大家分工合作,寶貴的知識及經驗才會累積起來,人類才會變得強大。

所謂人命關天,如此自私涼薄地靠犧牲老人家及長期病患者來換取幾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是否真的值得?真的沒有其他可行辦法?以這種方式帶動的復甦,焉能長久?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