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空氣中藝術審批避免花錢買場夢 文:朱家健

2月中旬,中環上空飄起了直徑12米的心型大型氣球,除了中環街頭,港九新界十多處上空也浮現多個體積較小的心型大型氣球,可供公眾打卡拍照。可是,大型心型氣球卻因天氣和風勢關係,有數日未有按原計劃升空,難免讓途人掃興,難怪有人開玩笑形容,十數個氣球承惠780萬港元,倒不如網購大量低成本的氣球,即使飄走了也不會肉痛。

原來,項目是香港特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旗下的「文化藝術盛事基金」資助780萬港元,活動為期半個月,即每天使費約50萬港元,這樣燒銀紙,是否值得,真是一道數學題,或許又是一項「長遠見效」的形象工程。或許,對商家來說780萬元就像780元的散紙,但對很多生活水深火熱的基層來說,780萬元其實可以更妥善運用作其他有意義、更實際的事情。更有人建議,當局應為「文化藝術盛事基金」設置資助上限金額。

政府財政有錢就是任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出,將推動每個月燒煙花,坊間普遍認為,放煙花就算不是燒銀紙,也對環境構成一定污染,更會讓鳥類等動物受不必要的驚嚇。

花費巨額的民脂民膏,究竟是官員好大喜功的個人意志?還是整體市民的意願?一場金錢堆砌的遊戲,白做一場藝術美夢,夢醒過後,無以為繼。騰空的藝術,未必一定離地,裝睡的人,卻必定要弄醒。

氣球騷是夢想的尋找和追逐,煙花卻是燒錢和奢侈,一場也嫌多,更何況是每月來,M品牌活動難免太密太多,公帑資助的基金總有被掏空的一天。以現時的經濟仍然在尋找方向,現在要未雨綢繆,減少先使未來錢,不宜大花筒,除了政府日常基本開支外,用錢要慎重,而且要有成本效益,花了錢,要確保可以賺回來,每一分錢離開了庫房,要賺回來其實卻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中層納稅人,每一分錢均是有血有汗的,一場十分鐘的煙花,轟轟烈烈,卻是燃燒的公帑,現在經濟低潮要找贊助商談何容易?最後預計又是公帑填氹。納稅人未必太欣賞這些行為藝術!

氣球展、煙花騷,然後呢?「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成員在批出項目贊助時,宜審慎保守,應只考慮與香港有關聯、對日後香港人文發展有行的活動,不應該商業化,不應淪為被文藝包裝商業項目的提款機。以盛事基金申請的活動,或將為香港特區代言,要有本地特色,而不是又接手過時的洋垃圾、瀛垃圾項目,也不應該成為外國投機者的點心,要應該花費才去花費。

面對其他城市對手的競爭,香港更不能離地,否則,空洞而不劃算的投資,難以獲得回報,曇花一現的「隱地標」,只能成為口述歷史、紙上文化,留下一場夢,一團空氣,對香港經濟復甦和文娛體藝承傳非但沒有建樹,更將是香港的形象負資產。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