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本港銀行「合規部門」的荒謬 文:寒柏

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
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

近日,飯局當中,同屬銀行從業員的好友,談起香港銀行「合規部門」的諸般荒謬之處。它們不僅無法控制好相關風險,還使我們難以多做生意;大家都忍不住大吐苦水。有朋友提起一個有趣而十分冤枉的「合規案例」。

某銀行裏,有一名外匯及財資管理的前線員工,如常向私人銀行的某名大客進行「確認銷售」的錄音,先以極速讀完「風險聲明」,並再說清楚交易及價格等細節。但客人在錄音中卻忽然表示:「能否便宜一點?」前線員工一時沒有留神並說明,這交易其實已經剛剛做了,價錢早「鎖定」了。客人最終亦表示同意這宗交易。「合規部門」抽查錄音,質疑前線員工與客人錄音前,便已替客人「落盤」,指控這是「未經授權的違規銷售」,前線員工亦因此被內部調查,竟因一次正常不過的交易而「一身蟻」。

為何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原來大部分的「外匯及財資產品」的銷售,都是「分秒必爭」。以金管局的指引及各大銀行「合規部門」的程序要求,都完全與市場脫節。如果前線員工按程序,先坐在自己的桌前,看着隨時會改變的價格,再拿起電話與客人進行錄音,又要同時間找來負責「落盤」的同事進行交易,根本是不可能之事。因此,絕大部分「財資部」的前線員工,都會透過自己的手機,問清楚客人的意向,並透過例如Wechat或Whatsapp等「通訊軟件」,確認了交易的細節,才會再找負責同事「落盤」。前線員工等到完成交易後,便會再以公司電話打去與客人「錄音」。

其實,「私人銀行」的客戶都是「大戶」,早有足夠的投資經驗,銀行在開立戶口前,亦會對他們進行清楚的評估。銀行要向「大戶」推銷產品,亦要一步一步來,不可能僅用一個幾分鐘的電話便完成。一直以來,「合規部門」定立的規矩,根本就與市場完全脫節。

按以上的例子,要如常讀出一段「風險聲明」,就要幾分鐘了,莫說是「外匯」或「財資產品」的價格已變,即使是一般大市值的股票價格,也不可能幾分鐘也不動罷?然後,哪有顧客會有耐性肯聽完這段幾分鐘的「聲明」嗎?當然是逼你一分鐘之內讀完這「拗口令」!銀行要前線員工這樣做,除了是按律師的「鬼主意」以「電話錄音」成功的把風險轉鎵給客人之外,還會有甚麼用處?能真正保障客人的利益嗎?你可以阻止銀行繼續「行騙」及銷售「垃圾產品」嗎?當然不行。律師出的「鬼主意」,當然只會保障銀行,又怎會顧及顧客的死活?

更諷刺的是,根據這個做法僅保障了銀行,但同時也在折磨銀行前線員工。依照這個「銷售程序」去做,要完成一筆交易已是千難萬難了,但明明程序複雜得多,更是難以實踐,銀行還要前線員工做更多生意,銷售目標更是按年逐步增加,怎做?

根據朋友講及的例子,該前線員工其實並沒有觸犯「未經授權的違規銷售」的罪行,只是他先以「手機應用程式」確認交易,便不能拿出來當為申辯的「證明」了。為甚麼呢?由於絕大部分香港銀行,都完全不接受前線員工以「通訊軟件」與客人溝通。「合規部門」僅以一段錄音來認定前線員工的所謂罪行,若非完全不理解真正的「行情」,便是僅為了「博表現」而使出的陰損招數罷了。

純以「法律」及「合規」的觀點來看,我們當然有一百個理由認為銀行員工不應以「通訊軟件」與客人溝通。但細想一下,客人就是硬要先以「通訊軟件」與你確認交易,你又可以怎樣?

筆者與內地客人溝通時,對方不僅以Wechat談及業務細節,甚至乎透過Wechat把一整份合約發過來。無論你如何向客人說明,他們依舊會繼續以Wechat和你溝通。即使是香港客人,其實一樣也多用Whatsapp。很多時,客人懶理銀行的規矩,以Wechat傳來「資料包」,筆者只得自行以私人電郵把客人「資料包」發到銀行電郵裏。純以相關條例來看,僅以上的做法便算是違規了。但你又可以怎樣呢?難道今時今日的銀行從業員,可以因為顧客「不聽話」用Wechat發資料給你而終止與他們的合作嗎?坊間的「通訊軟件」又真的不能「保密」嗎?金管局及一眾銀行「合規部門」的人,又能否「貼地」一點?

內地政府及各大機構的做法,不會如香港銀行這般「離地」,只「一刀切」的禁絕「通訊軟件」,而是對使用「通訊軟件」作出合適及可行的規範。對於「銷售程序」的監管亦會有所細分,不會如香港般不知所謂。

香港監管機構及「合規部門」定立極度嚴格及不設實際的監管要求,反而是它們「不理行情」及「不負責任」之表現,對真正的風險監控亦毫無裨益。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