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問題必須解決亦必然解決 文:丁江浩

早前,有報道指工聯會對全港34個上車盤進行調查,一對月入共4萬元的年輕夫婦,即使不吃不喝,最少要儲4年積蓄,方可儲到首期購買新界區細價樓,如換成是港島區,更要12年「零開支」才行。雖然香港樓價驚人一早有共識,但再出現如此「真實而駭人」的調查數據,委實令人感到香港房屋問題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

香港房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這已是全社會共識。請看以下一些政府公布的數據: 香港連續 10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普通家庭不吃不喝 20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香港有約 20萬人租住在劏房、籠屋。一般市民輪候公屋單位的平均時間達 5.7 年之久。樓價高企不下,房屋供應緊張,市民無法安居樂業,必然對社區無法有歸屬感,更對社會和諧帶來直接威脅。特區政府官員時時刻刻、苦口婆心告誡市民要珍惜香港來之不易的社會安定,如果房屋問題沒有得到好好解決,市民以至年青一代通過種種努力奮鬥,仍然無法找到一處安居之所,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政府官員再多的良好意願亦終歸成空,管治亦變得越來越困難。

香港房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這是影響民生的最大問題。眾所周知,香港已是亞洲著名國際城市,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本地人均生產總值已達到 4.67萬美元,進入高度發達經濟體行列。但是,聯合國所制定的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2016年香港已高達 0.54,遠高於 0.4 的警戒線,顯示香港貧富懸殊的嚴重性,到了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地步。香港生活指數高,市民生活成本高昂,造成貧富懸殊嚴重,其中一個成因就是樓價所衍生的供樓支出和租金,已成為市民生活百上加斤的最大負擔。不單止市民為供樓租樓負擔節衣縮食,每個月無法有任何儲蓄;更有不少人憂慮失去公營房屋的各項資助,害怕了升職加薪,甚至一些為合資格申請公屋單位的青年人願意「躺平」,再也不為自己事業前途奮鬥。

正如中聯辦駱惠寧主任在十一國慶前夕探訪基層市民,在察看了籠屋住戶的居住環境後感嘆,親眼見到這麼擠迫的居住條件,心情十分沉重,「『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問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

香港房屋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香港必須通過全社會努力達成共識,推出更有效措施解決房屋問題。香港不能再為了某些地產商的個別利益,犧牲大多數市民的整體利益。特區政府官員要有所擔當有所作為,在政策上採取更靈活的手段,打破制約增加土地供應、發展公營房屋的條條框框,破解香港房屋供應不足的老難題。事實上,立法會各政團黨派、社會學者以至非政府組織均提出不少增加土地供應的構思,近期政府亦有一些土地供應新措施,例如放寬新界祖堂地出售門檻等。

只要中央政府將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作為未來特區政府達到良政善治的一項考核指標,將為香港市民改善居住環境作為提升施政效能的一大推動力,香港房屋問題必然解決。香港成為一顆人人安居樂業璀璨的東方明珠。

文:丁江浩

民建聯執行委員會委員

教聯會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