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資大專教育應當何去何從? 文:廖俊賢

在二零零零年的施政報告中,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為了配合香港的知識型經濟發展,政府要在十年內大專教育的普及率達致六成,相當於當時的一倍。為此,當時政府參考美國的社區學院模式,建立以副學士,作為升學階梯,與高級文憑在資歷架構上地位相等,促使當時香港大專教育體系迅速膨脹。因應着當時香港仍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經濟影響,政府並沒有大量注資,反而採取固有的「大市場,小政府」的模式,讓多數院校透過市場模式自行經營。然而,由於八大院校也開設相關的附屬學院以應對副學士的需求,而他們在資源上以及名氣上具有比較優勢,令到八大附屬學院例如香港專上學院 (理工大學轄下)、香港大學附屬學院等成為主要寡頭,壟斷市場,相關的自資院校難以匹敵。而修讀相關副學士課程的人數也隨着人口變化以及教育普及化下的影響,僅僅在十年期間,增加超過接近八萬總人數,數目驚人。由此反映香港自資專教育對於香港的人才發展尤其重要,但當中面對着監管不一以及惡性競爭等的問題,以下將娓娓道來。

監管制度不一

根據現時政府法律的規定,香港現時可開辦高等教育課程的公私營院校共有廿七間,也包括了由八大所開設的附屬部門學院、職業訓練局、民間團體開辦的院校及海外院校等。當中各間院校的註冊法律溯源也不同,包括《教育條例》、《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規管)條例》、《專上學院條例》以及相關各院校的獨立條例以及其附屬法例等等,可謂存在着「各處鄉村各處例」的現象,令到對於院校的監管程度各有不同。當中例如八大的附屬學院若要開辦課程,只需要經過八大本身的評審便能核准,無需向學術評審局負責,也能向着資歷架構看齊。反之,其他私立院校則需要按照學術評審局,每一年至到三年的定期審查,從而確保其教學質素維持水準,並且每每開辦課程皆需要向學術評審局遞交申請,相關的申請將會需要至少六個月至一年處理,令到他們在與八大的附屬學院競爭上面對着相當的不對稱。

資源競爭不均

除此之外,由於八大院校的附屬學院介乎於在該大學條例以及專上學院條例,相關學院能夠透過聲稱該附屬學院屬於校園的一部分,而挪用教資會向該大學提供的資助金額補助相關校園設施、教職員薪酬以及相關支出等。這造成了八大附屬學院能夠在藉此基礎上獲得制度以及資源上的優勢,令到本地自資大專教育的市場被其寡頭壟斷。而且,相關附屬學院往往可以依賴該大學的名氣,聲稱該學院就等同於該大學,並且有部分附屬學院與大學本部存在着非正式協議,相關學生若在該學院獲得佳績,便能透過所謂的推薦直接進入大學,如港大附屬學院的校長推薦計劃,令到部分學生集中申請相關學院。非八大院校的附屬學院的私人院校根本難望項背。

外圍環境嚴峻

雪上加霜的是,因應着出生率下以及移民潮的影響下,對於大專教育的需求急劇下降,就連八大院校本身也要透過彈性收生的方法,吸引同學入讀,引致自資大專教育所提供的學位供過於求的情況惡化,不少沒有資助的私人院校也要透過削減開支或發放債券等方法,以維持經營。由此可見,現時的香港自資大專教育不論在制度上、法律上以及客觀環境上也面臨着很大的挑戰。

有見及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就改善現時香港自資大專教育出一分力。

建構統一把關機構

第一,成立統一把關機構統籌以及審查自資院校質素。透過建立統一把關機構收回八大大專院校對附屬學院的批審權及監管權,所有課程由評審局審核質素,從而防止透過自行評審規避審查。最重要是,統一把該機構是有權力就各院校的課程內容以及質素作統一連結,並不會因為其院校所來自的機構而有作假定的衡量標準,從而促進不論是由八大院校的附屬學院、職業訓練局的學校或其他私人院校可以在共同或一標準下發展,減少在制度內的不公平競爭。最終的目的是透過統一把關機構促進以資歷架構為評核課程的唯一標準,減少因為院校本身的名氣以及辦學機構所導致的影響,一切皆是以各大院校本身的質素作衡量。同時,由於審查的機制統一化,相關的中學畢業生能夠在資訊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不會因為對於升學機制不熟悉、各大院校提供的所謂「升學率」以及媒體的渲染下選擇不適合自己的院校或課程。

加強落實實踐「走向私立大學的路線圖」

第二,政府應加強落實實踐「走向私立大學的路線圖」。在二零一五年六月九日的行政會議上建議行政長官根據《專上學院條例》修訂對於各大專學院申請成為大學的要求,當中透過「走向私立大學的路線圖」提出四點要求包括「至少在三個範疇獲得學科範圍評審資格、展示若干程度的研究能力、在緊接申請大學名銜前連續兩個學年其修讀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最少達一千五百人以及獲取評審局院校評審資格證明基本上已有能力達到一所大學應有的水準。然而,審核四點要求的時間往往需要一年至三年時間,而在此期間,政府並沒有提供相關的配套措施,以及就過去所透過八大院校本身認定的課程是否追認相關紀錄,令到相關八大附屬學院就是否走向私立大學存在疑慮,正如理大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在二零一九年的茶敘表示「學術評審局動輒審核兩至三載,很大可能影響收生」。 故此,政府應該就走向私立大學的路線圖的相關要求作詳細以及詳盡的指引,令到八大的附屬學院能夠盡早走向獨立,成為私立大學,從而接受與其他私人院校一樣的審核機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教育質素統一化。

理大持續進教育院院長阮博文
理大持續進教育院院長阮博文

拓闊內地市場

最後,政府應提供資源以及政策便利予自資大專院校取錄內地學生。正如上述提到,隨着香港的出生率下降以及移民潮的出現,很多自資院校面臨着收生不足的問題,例如珠海學院以及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等。因此,透過放寬對於內地學生的取錄以及設立互認機制等,從而解決學位供過於求的問題,促進教育產業化的發展,讓香港發揮教育之長,善用紮實的基礎研究能力,吸引內地學生就讀,強化香港作為教育樞紐的角色,以及更在進一步發展作為聯通國際以及內地在教育方面的橋樑,共同説好香港的自資大專教育故事,而近日亦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有先見之明,在訪談提到香港面向國際、亦匯聚不同人才及資金,有能力引領大灣區發展,增加大學取錄非本地學生的人數,一方面吸納更多人才,另一方面讓大學增加收入作教學用途。由此可見,政府正在走向正確的方向,但亦須將其擴展到自資大專院校,讓其能夠亦分享教育成果。

發揮在大變局作用

總而言之,香港自資大專教育已經發展了廿多年,相關產業已經發展相當成熟。但現在面臨各層面上的嚴峻挑戰,政府有需要就相關方面進行探討以優化以及檢討相關機制以及支援,推動香港的人才進一步發展,以配合相關社會結構和時代的發展,從而促進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的教育樞紐的角色,使其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香港作為袓國特區,自資大專教育的發展更應發揮在大變局作用,為推進祖國的大戰略做好一切必須的改革準備。

文:廖俊賢

政賢青年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