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條立法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化」?荒謬! 文:文 武

《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政府即日起(30日)至2月28日,舉辦《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而一些意在阻礙和破壞立法的虛假及具有誤導性資訊也隨即出現。其中一個容易令人產生誤解的說法,就是23條立法將會令香港失去「國際性」,變得「中國化」。正如有了法律不會讓人們失去自由,反而會讓自由更有保障那樣,完成23條立法,也不會令香港不再「國際化」,反而有助香港更好地向國際發展。

23條立法是《基本法》明文規定的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這項責任在回歸後近27年的時間內,都未能完成,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情。香港過去20多年內,曾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教訓深刻。經歷過2019年的社會動亂市民曾有過切實的體會,同時也因為過去3年來,政府全面推進國家安全教育,讓廣大市民的國家安全意識顯著提高,社會整體對於23條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都有了比過往更全面的認知,支持立法的意見已成為社會主流民意。

現在,特區政府將今年內完成23條立法工作,視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做了充足的準備,並將從政府、立法會、區議會和整個社會層面全面整體推進,全面動員,令人對如期完成立法工作,充滿了信心。

但境內外反中亂港勢力仍不甘心,仍在想方設法阻礙和破壞立法,而最慣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散佈謠言,惑亂人心,意圖形成輿論阻力。最近出現的一種具誤導性的謬論,就是說23條立法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化」優勢,損害經濟發展。

這樣的說法,本來不值一駁。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包括美國、英國,以及發達的西歐國家,也包括一直被視為香港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這些國家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比香港更複雜,也更嚴苛,如果說,有了國安法,就會失去「國際化」的特色,那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是否早就「閉關自守」,成為封閉的國家?

事實證明,《國安法》不會削弱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開放性,不會影響任何一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一個國家或城市是否具有「國際化」的特點,主要取決於其政策措施是否開放和自由。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開放的自由港,在關稅、人員自由出入,貨物自由貿易,貨幣自由兌換等方面,具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特區政府從未有收緊這些政策的想法,反而正在更積極擴大對外聯通,主動「搶企業」、「搶人才」,何來失去「國際化」之說?

維護「國際化」另一個必不可少的要點,在於必須有完善的法制,要有安全有秩的社會環境。香港是世界公認的法治社會,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完成23條立法之後,香港的安全和秩序更有保障,更能吸引全球各地的商旅遊人,「國際化」程度只會不斷提高而不會降低。

香港貫徹落實《香港國安法》的3年來,確實有一些西方國家不斷在海外抹黑、攻擊,令一部分海外人士對香港產生誤解,一些國家甚至以國家的力量打壓香港,令香港出現一些困難。但這只能暴露出某些西方國家仍在想方設法「以港遏華」,而非因為香港有了國安法,並且正在為23條立法,而導致的後果。正相反,如果香港沒有維護國安的法律,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仍處於不設防狀態,只能讓香港遭受更嚴重的打擊和破壞,出現香港無可承受的傷害,屆時有可能連最基本的經濟、社會秩序也無法保障,又談何「國際化」?市民最基本的生存權也沒有,還會有言論、集會自由?

香港只有在完善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之後,才能更好地抵禦外力的打壓。所謂23條立法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化」特色的說法,荒謬可笑,散佈這種論調的人,只不過是想利用社會對眼下出現的經濟困難,誤導公眾,惑亂人心的伎倆,市民應小心辨識,不受誤導,堅定支持盡快完成23條立法。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