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工智能電子服務宜以目標為本 文:朱家健

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將於7月1日正式履新,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先生已承諾,他所領導的政府將以目標為主,換言之,公務員工作不能再「為做而做」或「扮做野」,而是需要實體的成效。長久以來,香港政府幾乎各個部門的電話服務為人詬病,答非所問,轉駁後斷線,接線生人為斷線,致電者「聽音樂」呆等,甚至乎是接線生敷衍市民,所說的對話純粹是用來給他身後的同事聽的,無論市民說什麼,接線生都是說同一番話,根本不能解決市民的問題,更令市民一肚氣,須知道,市民撥打1823等熱線,就是為解決問題而來,然而,如果市民在致電後,非但沒有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的問題和怨氣,那麼政府熱線的存在價值更加成疑。

原來,政府除了其「皇牌1823熱線」外,更把資源和人手投放在「人工智能」解答的新工具上,市民在未能親身到政府辦事處,或考慮不致電政府熱線時,或可選用「人工智能」服務。例如,公司註冊處網頁也試用了人工智能助理Clare,這是一個類型大數據系統,讓市民以中文或英文在電腦輸入問題後,人工智能系統再從該部門的資料數據中,篩選出較四平八穩的回覆,原意是減輕辦事處人員和熱線電話接線生的的工作量,改善外界對部門的印象,也響應香港特區政府推行數字化服務。

然而,筆者卻曾多次使用公司註冊處的人工智能助理Clare的服務,發現只能給予較簡單問題的簡單引導,而很多時,人工智能助理Clare同樣是答非所問,也未免不是以目標為本。除了答非所問,人工智能助理Clare也會表述「不好意思,我仍在學習中,暫時未能解答你的查詢。你可以考慮利用下面的快捷鍵尋找資訊。」當然,如果遇到查詢的市民在提問時錯別字、串錯英文詞彙、或中英夾雜、語法錯誤,或查詢較複雜問題,以人工智能助理Clare現在的試行條件,未必可以應付。

平心而論,公司註冊處成為其中第一批以人工智能服務面向公眾的部門,其實已是德政,畢竟,人工智能服務不能一步到位,需要磨合調整,並在正式應用運作,才能知道可以改善的地方。

退一步想想,如果人工智能服務已能處理所有公眾查問的問題,那麼,政府熱線1823和各部門的接線生,根本沒有存在價值,再沒有再留下來的空間,就像數十年前香港政府聘用的打字員,將全部被淘汰,所以政府熱線1823的人員反而應該沾沾自喜。

預期,香港特區政府將有更多不同部門將推出人工智能助理服務,解決市民日常遇到的非技術性提問和一般查詢,相信在服務推行初期也同樣需要時間適應和調整,在設計時更需要以服務市民為本,以目標為本。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