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當心好心辦壞事 文:吳桐山

內地上個月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為「雙減」,其用意是減輕中小學生的功課壓力,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無疑是好的。對於這項政策,有家長叫好,也有家長批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

第一、問題的確存在。內地的中小學功課壓力大,越來越大比例的學生要參與課後輔導,這些輔導收費又的確很貴。現在內地如果是一對一的輔導,一小時收費100到300元都有,一個學生一個月的支出隨時好幾千,這對於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壓力實在太大了。

第二、誰高興誰不高興?貧富分化,人分三六九等。對於最有錢的A類人,這個政策基本沒有影響。我可以找兩個清華北大高才生,一對一私人輔導我的子女,又有什麼影響呢?對於最窮的C類人,平時都沒有錢給子女去補習的,他們是最支持政策的,因為原本就他們不能補習,好了,現在比較多人都不能補了。對於中產的一類B類人,是最反對「雙減」,因為他們原來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加把勁追上A類人的子女,現在想用力也無處用了。

第三、這是縮減貧富分化還是擴大貧富分化?主流的說法,「雙減」是為了縮減貧富分化,讓不同的學生有比較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但也有人認為,正因為A類人永遠有他們的辦法,所以實際的執行效果是保障了最有錢的A類人的子女,過往也許還有出類拔萃的B類人的子女可以威脅一下他們,現在沒人能威脅了,因為精英教育的門檻變高了。對此,我認為政策的目標肯定是前者——縮減貧富分化,但執行的結果很可能是後者。

第四、老百姓對應試教育的誤解。國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減少教育的應試性質,更注重考驗素質。在學科設置上,也會重語言文化而輕數理化。絕大部分家長都支持這個方向,但窮人家長都是傻瓜。素質教育永遠是拉闊貧富分化的,窮人家的子女在素質教育上超越富人家子女的機會,遠遠比應試教育少得多。這一點似乎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就是應試教育,也正正是因為有了應試教育,才給了窮人一登龍門的機會。如果都是考驗素質的項目,或者乾脆取消所有考試,結果只會是富者恒富、窮者恒窮。應試教育永遠是窮人的好朋友。

第五、規管意願好,但不要用力過猛。推行教育「雙減」,以至於一些地方將培訓教師列為政府「打黑除惡」的對象,培訓教師一下子成為跟黑社會同等的存在,這實在用力過猛了。這一兩日官媒提出的規管網遊,提出網遊是「精神鴉片」的說法,也是用力過猛了。我開始擔心這種用力過猛不是個別事件,而是反映意識形態上的一種方向,對此要慎之又慎。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