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喬峰只赤手空拳?  文:寒柏

新春假期裡,入場觀看了甄子丹的《喬峰傳》(以下含劇透)。

《喬峰傳》的劇本出奇地忠於原著小說,在短短130分鐘的電影裡已盡可能把原著有關喬峰的段落刻劃出來。由於電影篇幅所限,劇本已「刪減」為主,對人物、角色及劇情的改動極少。

其實王晶執導的《倚天屠龍記》,無論是20多年前的「李連杰版」,還是去年的「林峰版」,其劇情也相對上忠於原著,只是20多年前的一版加插了不少當年流行的「無厘頭笑話」,去年的「林峰版」已把之略去。反之,徐克執導的「金庸武俠電影」才是徹頭徹尾地亂改一通。經常給人亂罵的王晶,其執導的金庸武俠電影反而最接近原著小說。

《喬峰傳》比《倚天屠龍記》更忠於原著,戲味更濃,亦刻劃出喬峰及其他主要角色的內心世界、矛盾及爭扎;亦企圖為原著小說增添一些新寓意。
 
電影裡,由喬峰與段譽在酒樓相遇的一刻起 (在片頭中,改編成鳩摩智俘擄段譽,再由喬峰出手相救。原著中,鳩摩智確實曾俘擄段譽,算是一個成功的「移花接木」改編),至喬峰與阿紫到塞外作為電影結尾。看過原著的朋友應該會感到滿意,忘記或不曾看過原著的觀眾也大致看得明白,不會覺得劇情過急,或不明所義等等。

早前,《喬峰傳》的宣傳短片裡,「丹爺」大使刀劍,其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畫面,猶勝日本電影《浪客劍心》真人版 (《浪客劍心》武術導演正是谷垣健治,與甄子丹合作多年,奉「丹爺」為「武術電影中的大師父」),便即對電影狠批:「為何喬峰會使劍?為什麼沒有用降龍十八掌?那條金龍呢?」
 
首先,降龍十八掌要「放飛龍」的形象,應該是受港劇的影響,當然絕非原著之描述。金庸武俠小說描寫的武功其實理路分明,偏向寫實而絕對沒有「放飛龍」之畫面。
 
最早,由黃日華飾演郭靖的83年版《射鵰英雄傳》裡,儘管當年沒有CG,但黃日華每逢使出降龍十八掌,鏡頭都與一個很大的「金龍頭」重疊。其後83版的《神鵰俠侶》,由梁家仁飾演中年郭靖,則使出硬橋硬馬的「功夫」而沒有「金龍頭」之畫面。稍後,94年版的《射鵰》,張智霖飾演的郭靖使出降龍掌時,也沒有「金龍」飛出,但反而在95年版的《神鵰》,白彪演的中年郭靖出掌時才始有「金龍」飛出來。等到97年版的《天龍八部》,由黃日華飾演喬峰,每逢出場皆有相同的背景音樂,一出掌便會有「金龍」飛出來。這齣《天龍八部》電視劇,無論在香港或內地皆成為經典,大致上也成為眾多人對降龍十八掌的「第一印象」。

然後,誰說喬峰只能出掌,不能用刀劍?其實,在原著小說中,喬峰是一名武學奇才,絕對不是只練拳腳,不懂刀劍的武夫:
 

他天生異稟,實是學武的奇才,授業師父玄苦大師和汪幫主武功已然甚高,蕭峰卻青出於藍,更遠遠勝過了兩位師父,任何一招平平無奇的招數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發出巨大無比的威力。熟識他的人都說這等武學天賦實是與生俱來,非靠傳授與苦學所能獲致。蕭峰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覺什麼招數一學即會,一會即精,臨敵之際,自然而然有諸般巧妙變化。但除了武功之外,讀書、手藝等等都只平平而已,也與常人無異。他生平罕逢敵手,許多強敵內力比他深厚,招數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總是在最要緊的關頭,以一招半式之差而敗了下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自知終究無可匹敵,從來沒人再去找他尋仇雪恥。(《天龍八部》第24章:獨畔鬢雲有舊盟)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對喬峰的形容,很多時都是直接描寫他使出一拳一腳、一劈一斬,非常有「格鬥畫面」,反而絕少直接提及他使出降龍十八掌。相比起來,「射鵰三部曲」中的洪七公及郭靖二人每逢出手,絕大部份時間使出的都是剛猛無儔的降龍十八掌。喬峰則是一個武學奇才,如「戰神」無異,使什麼武功招式都可以生出巨大威力。
 
「金迷」也會記得,就算是喬峰誤殺阿朱的一段,喬峰明明是使出降龍十八掌,但原著小說裡偏偏沒有直接提及:
 
蕭峰心道:「莫道你大理段氏武功卓絕,只怕蕭峰這掌力你一掌也經受不起。」說道:「如此看掌。」左手一圈,右掌呼的一聲擊了出去。(《天龍八部》第23章:塞上牛羊空許約)
 
讀過《射鵰英雄傳》的朋友們都會知道,這「左手一圈,右掌呼的一掌」正是降龍十八掌中的「亢龍有悔」,但在《天龍八部》裡,金庸在描述喬峰出手時,卻完全沒有提及這是什麼招式。原著小說裡,金庸直接說明喬峰使出降龍十分掌的例子反而極少。
 

由此可見,甄子丹的《喬峰傳》裡,喬峰連使刀劍,反而更迎合原著的設定。很多時候,喬峰少帶兵刃,但只要被人圍攻,三招兩式便可以隨手奪人器械,信手沾來,以對方的兵刃把敵人打敗,絕非一直赤手空拳的打下去:
 
喬峰殺人之后,更是出手如狂,單刀飛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鋼刀橫砍直劈,威勢直不可當,但見白牆上點點滴滴的濺滿了鮮血,大廳中倒下了不少屍骸,有的身首異處,有的膛破肢斷。這時他已顧不得對丐幫舊人留情,更無餘暇分辨對手面目,紅了眼睛,逢人便殺。奚長老竟也死于他的刀下。 
 
來赴英雄宴的豪杰,十之八九都親手殺過人,在武林中得享大名,畢竟不能單憑交游和吹噓。就算自己沒殺過人,這殺人放火之事,看也看得多了。此刻這般惊心動魄的惡鬥,卻實是生平從所未見。敵人只有一個,可是他如瘋虎、如鬼魅,忽東忽西的亂砍亂殺、狂沖猛擊。不少高手上前接戰,都被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數殺了。群雄均非膽怯怕死之人,然眼見敵人勢若顛狂而武功又無人能擋,大廳中血肉橫飛,人頭亂滾,滿耳只聞臨死時的慘叫之聲,倒有一大半人起了逃走之意,都想盡快离開,喬峰有罪也好,無罪也好,自己是不想管這件事了。(《天龍八部》第19章:雖萬千人吾往矣)
 

據以上的引文。原著小說裡有關喬峰的「武打畫面」皆很有「格鬥味道」及非常細膩,甄子丹的《喬峰傳》反而更符合原著。
 
很多網絡上的朋友看到以上的引文,才知原著小說裡的降龍十八掌確實沒有「金龍」飛出來,喬峰也非一直只赤手空拳。網絡上的朋友被人拆穿自己根本沒有讀過原著,感到面無光後則改口說:「喬峰或許曾使刀,但怎會用劍?刀是刀,劍是劍,豈能混為一談呢?」
 
但金庸武俠小說自成一格,其「武學系統」裡,高手觸類旁通,向來「刀劍互通」,不拘泥於一格。在現實世界裡,刀和劍是兩門技術,不能混為一談,但「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高手,卻從來不受此限。
 
隨便舉一個例子,《雪山飛狐》裡的胡一刀專門用刀,苗人鳳擅長用劍,但二人大戰時卻互調兵刃,還用上對方的招式,打得惺惺相惜。連胡一刀也能用劍,為何喬峰會不懂得使劍?
 
又例如,《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雖然內功深厚,但主要只精通獨孤九劍,連拳腳也不過爾爾。可是,只喜歡及擅長劍術的令狐沖,卻自問仍能「以刀代劍」:
 
令狐沖心下惱怒,暗道:「我師娘聽說愛女受傷失蹤,數十天遍尋不獲,自然是心神不定,這是愛女心切,哪裡是草包一個?你們辱我師娘,待會教你們一個個都死於我劍下。」尋思:「怎能奪到一柄長劍就好了。沒劍,刀也行。」 (《笑傲江湖》第36章:傷逝)
 
由此可見,金庸武俠小說的絕頂高手多精通各種兵刃,刀劍亦可互通。

但有網絡上的朋友仍「死撐」,硬要認為「刀劍不同」,便又再「搬龍門」,改口稱《天龍八部》及《笑傲江湖》兩部小說不能相提並論。持如此觀點的人,當然肯定並非「金迷」。金庸武俠小說不僅自成一格,成為了一個「金庸武學系統」 ,《天龍八部》及《笑傲江湖》兩部小說的「武學世界」更連成一氣;不妨由《笑傲江湖》中任我行為大家解說一下:
 
他(任我行)頓了一頓,喝了口酒,又道:「這『吸星大法』,創自北宋年間的『逍遙派』,分為『北冥神功』與『化功大法』兩路(作者按:請參閱《天龍八部》)。後來從大理段氏及星宿派分別傳落,合而為一,稱為『吸星大法』,那主要還是繼承了『化功大法』……(《笑傲江湖》第22章:脫困)
 
《天龍八部》及《笑傲江湖》的武學世界觀,反而在原著小說中交代得清清楚楚。金庸在《笑傲江湖》裡,還直接建議讀者可參閱《天龍八部》。連令狐沖尚可用刀,為何喬峰會不懂劍法呢?
 
有趣的是,其實只要隨便翻閱原著小說,亦會看到喬峰用劍的段落。在聚賢莊一役,其實喬峰不僅曾用刀,更使了劍:
 
喬峰眼見群雄不講公道,竟群相欺侮阿朱這奄奄一息的弱女子,激發了高傲倔強之氣,大聲說道:「事到如今,他們也決不容你活了,咱們死在一起便是。」右手翻出,奪出了一柄長劍,刺削斬劈,向外衝去。他左手抱了阿朱,行動固然不便,又少了一隻手使用,局面更是不利之極,但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長劍狂舞亂劈,只跨出兩步,只覺後心一痛,已被人一刀砍中。(《天龍八部》第19章:雖萬千人吾往矣)
 
總的來說,原著小說裡明明白白的描寫喬峰曾用劍。很多網絡上的朋友,只看到電影宣傳片便亂罵,本身肯定從來沒有細讀過原著小說。
 
網絡上的謊言甚多,任何人只要有一鍵盤,便可以胡說八道,誣衊他人。正如喬峰被江湖中人冤枉成弒父、弒母、弒師及殺害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兇手,只要謠言傳出,所謂「三人成虎」,即使是幫中的好兄弟及少林派的長輩也不再信任他。武俠世界裡的「江湖」正如現實世界中的「網絡」一樣,都反映出非常真實的人性。
 
此外,《喬峰傳》裡的甄子丹所飾演喬峰其實不只用刀劍,亦曾不只一次使出降龍十八掌。鳩摩智在電影裡使出西夏兵刃 (改版),雖然屬後期創作,但最終他也用上了絕技火焰刀。很多人只看到宣傳片便發文胡亂批評,也有欠公允。
 
多年來,華人武俠電影裡的武打場面,不是「大爆炸」或「放飛劍」,便是「慢動作鏡頭」逐格重播。近10多年,內地的武俠電視劇更不斷把一系列的「慢動作鏡頭」重複又重複,千遍一律,實在未免太濫。於20多年前,荷里活電影《Matrix》大玩「慢動作鏡頭」而取得成功。但現在仍以這種方式表述,莫說是華人,即連外國人也看得膩了。
 
長遠來說,觀眾始終喜歡「真實」的感覺。例如近30年前,在香港再次興起「黃飛鴻電影系列」,由李連杰飾演黃飛鴻的《黃飛鴻1》及《黃飛鴻2》頗受香港觀眾歡迎。《黃飛鴻2》的精彩打鬥場面很多,但當年最為港人津津樂道的「佛山無形腳」,李連杰以「吊威也」的方式在半空中不斷踢擊敵人,卻沒有在其他地區「火起來」。北美地區的觀眾都不懂得欣賞《黃飛鴻2》中的「佛山無形腳」,反而對《黃飛鴻之鐵馬騮》(甄子丹飾演的黃麒英) 裡的拳拳到肉,出腳如風之畫面留下深刻印象。
 
《喬峰傳》的情節忠於原著小說,其武打風格亦為華人武俠世界重新注入「新生命」。甄子丹的電影裡,往往非常重視打鬥時的「質感」及「實在感」,讓人感受到武打場面的震憾及真實性。
 
筆者認為,華人武俠影視圈或許也應該改變一下,別玩太多「慢動作鏡頭」或「放金龍電腦特技」;我們應該對武術考究清楚,拍出這份武打場面的「真實感」,凡事也有所根據。否則,很多年青人只會乾脆把「武俠片」及「功夫片」,都一律當成是「閃電五連鞭」的笑話。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