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從優質民主視角審視新的立法會選舉 文:李 斌

立法會選舉的提名期已接近尾聲,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今年的參選人須在選委會五大界別的選委中,各取得最少兩個提名,才能成為候選人。而在提名期過程中,被稱為「國家隊」的第五界別選委提名哪些人,也備受關注,若提名非建制派人選,則會被人質疑其政治立場,不提名非建制派又被人質疑搞「清一色」。筆者則認為,選委在提名誰的問題上,各有各的思考和選擇,正是民主精神的體現,從這次選舉的提名,社會可以更好地認識新選制所具有的優質民主特點。
本屆立法會的提名期,曾為前綫、公民黨成員的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在提名期首日率先報名參選,引起廣泛注意。有些人專門審視了譚香文所取得的選委提名,發現屬於第五界別的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提名譚香文參選。一些人因此感到不滿,認為譚香文非愛國者,指摘陳曼琪不應該提名譚香文。
另一方面,一直標榜走「第三條路線」和中間路線的民主思路、新思維,在爭取提名方面感到困難,尤其是難以爭取得到第五界別選委的提名,也引起一些社會議論,認為這次選舉越來越「清一色」,對第五界別的選委提出質疑。
對於社會上一些人士提出的質疑,陳曼琪在回應稱,她在行使第五界別選委的提名權時,具有力促選舉多元性的歷史使命。而她的提名某個人亦不等於認同被提名人士的政見,而是為力促「愛國者治港」新選舉制度的多元性。
曾經多次寫文章鼓勵泛民政黨參選的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則表示,「本人和一些第五界別的選委,對於符合愛國者條件的非建制派人士參選立法會,一直持積極正面的態度。我們願意為一些非建制派人士提名,當然不是認同被提名者的政見,而主要是尊重他們所代表的聲音和民意,希望選舉更具競爭性,更有代表性,更能體現中央不搞『清一色』的政策精神。」
陳曼琪主要從維護選舉多元性的角度出發,而盧文端則從尊重不同參選人所代表的聲音和民意,希望選舉更具競爭性的角度思考,兩人在提名誰參選過程中具有不同思考和取態,不正是民主選舉應有的基本要求嗎?
新的選舉制度其中一個與往屆最大的不同,就表現在對參選人提名的要求方面,要求參選人必須在選委會五大界別各自取得最少兩個提名。這種安排的好處是,可以確保參選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得到社會不同界別的認同。而參選人爭取選委提名的過程,也是民主競選的組成部分。因此,要求參選人取得五大界別提名的安排,令選舉變得更有質素。
不同界別的選委,在考慮提名誰參選及不提名誰參選時,有各自的獨立思考,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審視參選人,作出提名的決定,這本身也是民主的體現。選委在提名過程中的不同思考、選擇和決定,都應該受到尊重。令人奇怪的是,有些人將第五界別視為「國家隊」,對於他們的提名不一致而提出質疑,更有人想從第五界別的提名,窺探中央的想法。這種看法本身就是錯誤理解新選舉制度的表現,仍然以舊有的二元對立思維看待這次選舉。
社會上還存在另一種不健康的想法,認為只有被標籤為「非建制派」的人可以取得足夠提名,順利成為候選人,甚至可以贏得議席,這次選舉才能算是「民主」的。
其實,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之後,所謂建制派與非建制派二元對立的看法,已經過時。參選者都必須符合「愛國者」的基本要求,但選舉絕對不是只追求「愛國」這一最低要求,而是要選出賢能之士,不論被標籤為「建制派」或「非建制派」,在爭取提名及選舉過程中,都必須以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個人能力去爭取,不簡單地憑標籤提名,這也是這次選舉比過往更具有優質民主特點的表現。
新的選舉制度是香港建立起優質民主的開始,市民和社會各界須走出舊的思維,重新從優質民主的視角,審視今年的立法會選舉。
(註:已報名參選九龍中選區的還有李慧琼、楊永杰。)

文:李 斌

傳媒人
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