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能有仇富心態,但更不能看到貧富差距擴大而無動於衷 文:謝悅漢

香港最近經過百年一遇黑色暴雨,暴露許多豪宅違章建築多年,從未被清除,而罰款亦是「濕濕碎」,一些别有用心群體立即口誅筆伐,在網上大肆政府無能和辦事不力,甚至借此抨擊政府對有錢人網開一面,但卻對升斗小市民違法時則施以重罰,顯示出不公不義。

香港由殖民地時代至今,都是貧富懸殊,但自回歸後,情况更日益嚴重,尤其是經過黑色暴亂,和新冠疫情衝擊香港,令香港經濟受嚴重打擊;而過去數年有逾十多萬人移居海外,以及近期恒指急瀉,確實令平民老百姓擔憂,所以一些潜藏勢力立即冒起,煽動市民有仇富心態,和趁機抺黑港府。

不過,無可否認,就是港府對劏房處理方法如蝸牛,市民申請入住公屋仍然需時五,六年以上,而看公立醫院尤其是急症室,至少6至12小時,基層市民收入僅堪糊口,現今又因勞動力人口短缺,又計劃輸入外勞,都是幫助減低資方開支成本。

為免急症服務被濫用,當局正研將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提升。
為免急症服務被濫用,當局正研將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提升。

日前樂施會發表的報告顯示,今年首季的貧窮人口超過136萬人,而且貧富差距擴大至57.7倍,為歷年最高。此外,今年首季有近21萬港人即使有工作,仍未能脫離貧窮,「在職貧窮」比率最高為26.6%的“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即每10人就有一人是在職貧窮。逾57%貧窮失業人口失業達兩個月或以上,更有31%失業半年或以上。

其實政府每年在社會福利開支,是以數百億元計,恒常現金項目如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在職家庭津貼(職津)、教育津貼、高齡津貼、傷殘津貼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等。非恒常現金項目如薪俸稅及差餉寬減、現金發放計劃、選定防疫抗疫基金項目、發放額外社會保障金額、電費補貼和關愛基金下的現金項目等。

做成貧窮因素甚多,有地產,教育,社會體制,人口和勞工政策,結構轉形,做成今日貧富懸殊日益加劇。而更不妙的,是基層市民的世代貧窮,社會上出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有錢人家在子女受教育時,不惜工本將子女推入名校或國際學校,日日補習,已贏在起跑綫。

如果社會上貧富懸殊加劇,只會埋下動亂不安因素,政府必須下定决心,訂下長遠策略去改變這個不公平和不良好現象。亦盼望立法議員,人大政協代表,為政府分憂,出謀獻策,去化解貧富差距問題;萬事起頭難,我個人認為李家超是一位有承擔和有魄力特首,就由他開始以愚公移山精神去克服困難打破困局。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