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說明了甚麼? 文:文 武

新選制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非建制派的候選人中,只有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在社福界勝出,狄志遠當選後形容自己是「1:89」。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則在選舉後表示,對選舉結果感到失望和意外,重申,如今建制派在直選「贏晒,但都係輸」。這種1:89的局面到底因何而來?又說明了甚麼?將會給香港帶來甚麼樣的後果?社會有必要反思和反省。

這次選舉,共有153位候選人,其中參與地區直選的共有35位候選人,其中12名非建制派候選人全部落選,成為這次選舉的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

這12名非建制派具有不同的背景,有前任立法會議員例如馮檢基、黃成智、譚香文等人,他們廣為市民所認識,政治取態方面馮、黃屬溫和務實泛民,譚香文則偏向激進;也有走中間路線的民主思路、新思維的陳進雄、黃穎灝、黃俊瑯等人,他們是立法會選舉的新面孔,希望打出一條新的參選路;還有區議員劉卓裕、蔡明禧、方龍飛,在選舉論壇中,展現出新一代區議員咄咄逼人的風格;也有潘焯鴻、曾麗文、胡健華等不同取態以獨立身份參選的人士。

如果單以政治立場和政治取態分析,這部分人在社會上都有支持者,即使是被認為最神秘的候選胡健華,他的背景、身世不為人所熟悉,但他提出的打倒庸官、懶官的參政取態,同樣也能得到不少人的和應。如果從今日社會支持建制派和支持反對派的市民,仍然基本保持4:6比來分析,假如不認同建制派的選民都積極參與投票,那麼選舉的結果肯定要改寫。在雙議席單票制之下,非建制派每區取1席,並非沒有可能,哪怕候選人並不為人所熟悉。

因此,這次選舉,非建制派在地區直選全部敗選的結果到底從何而來?其實已經十分清楚,並不是選舉制度導致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候選人的參選理念和政綱沒有足夠的代表性,而是反對派總體上杯葛選舉的取態,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在泛民政黨不參選,泛民支持者不投票的情況之下,結果自然是建制派全勝。相反,如果出現了非建制派當選的結果,反而讓人感到不正常,反倒到質疑選舉是否受到看不見的力量操控,要人為地逹至建制、非建制「雙贏」的結果了。

正常的人都可以看出,非建制派在地區全輸,主因是泛民杯葛選舉的取態。而社會及公眾須從中反思的,並不是順着西方國家的口脗,質疑甚至批判新的選舉制度,而是如此「杯葛」到底為香港帶來了甚麼。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非建制派全輸,就意味着持有這種觀點、理念的人,將會缺席立法會,這一部分市民的心聲,他們所關注的價值,他們的利益,將會無可避免地無法在立法會內得到應有的反映。也就是說,非建制派全部落選,輸的是認同非建制的政治理念、價值觀和政策取態的那一部分市民,從香港社會整體來看,確實是不理想的結果。跟從西方勢力「杯葛」香港的選舉,損失的正是自己的利益,也是香港整體的利益。筆者認為,盧文端所說的「建制全贏即是輸」,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理解。

新一屆立法會出現1:89的局面,狄志遠成為唯一的非建制派議員,他的聲音變得十分寶貴,但肯定十分薄弱的。從香港整體發展的角度看,要扭轉建制全贏即是輸的結局,唯有寄希望於另外89位建制派的議員,未來可以有所突破,更多地聽取更廣泛的市民意見,更多地從香港整體發展落眼,平衡各方面的發展。更更重要的,卻是泛民的支持者,應該從中反省,放棄「杯葛」,不再跟從西方反華勢力的指揮捧,共同參與到香港未來的建設。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