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縮壓力是後發國家的宿命 文:陳思靜

12月中國公佈了11月的通脹數據,CPI、PPI已連續兩月保持負數,這個數據一出網絡上又是一片喊通縮、喊慘的聲音,直言中國已步入日本同款30年經濟大蕭條。先不說CPI、PPI作為指標,本身就像股票一樣有起有落的週期性,短期跌幅能否直接下判斷。

而導致中國面臨通縮壓力的核心原因。無他,就是美國為保江湖地位,打壓後發國家是必定的宿命,中美脫鈎就是為此,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就是原罪。而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被美國拿走的,製造業經濟是被美國孤立而死。被開展貿易戰、301調查、半導體禁令、金融衝擊,這些用在中國身上的花招,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體驗過一輪,以至於有些朋友喜歡拿日本結局做例子。

日本近日爆發甲型鏈球菌感染,何栢良提醒市民旅遊期間要妥善處理傷口及配戴口罩。
日本近日爆發甲型鏈球菌感染,何栢良提醒市民旅遊期間要妥善處理傷口及配戴口罩。

但中國畢竟不是彈丸小國,並且世界格局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形勢截然不同,在如今全球衰退大背景下,繼續玩脫鈎這種孤立雙方經濟市場的七傷拳,中國發展受挫是無法避免的,同時美國自身也是要硬抗虧損的。這些不是只單靠一兩個指標就給中美之間判勝負,未免有些過於兒戲,CPI、PPI只是統計的一個參照物,不該被拿來作為唱衰經濟的藉口。單看數據中國核心通脹率依舊穩定在0.6%,上次出現長期負值局面還在08年金融危機,只能說的確中國受到美國孤立帶來的危機與壓力。

所以美國要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從投資、生產、消費三方面限制中國是有效果的,對中國而言難題就是美資撤離中國、技術封鎖和消費壁壘,也是後發國家面對美國必然的孤島困境。所以中國能做的無非拉動投資落地、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擴大消費需求。

目前,中國的做法已經相當求穩,一來不和美國撕破臉皮,二來穩住歐洲國家貿易關係,大搞一帶一路,培養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重點放在東南亞與中東國家的合作貿易上。近期中國單方面擴大免簽國家範圍,都是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行動,釋放誠意拉攏海外國家到中國投資貿易,增加亞洲市場消費對中國產業的粘性,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對內部一方面降息放水刺激企業貸款投資創業,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將銀行的錢投入市場上,強化經濟內循環,一方面全力修煉武功另求出路,靠科技創新2035破局。

打個比方像修煉內功,武俠大師靠真氣沿著經脈中靠功法與意念運轉一個個周天,一個周天代表一次經濟循環,而流入市場的貨幣投資就是真氣,真氣越多越能滋養經脈,能養活的企業就越多。

而運轉周天靠的是意念和功法,即是市場消費的意願和科技創新。但目前中國面對的問題是功法在研究需要時間,而居民消費的意念卻不足運轉不暢,真氣沈入丹田並且氣機外洩,企業缺乏滋養、經脈將會萎縮功力倒退。因此中國目前就是全力鑽研功法並且整頓心境,舉全國之力劍指2035,為的就是十年磨一劍,全力將蛋糕做大,創造新的需求和商機,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這才是創業的本質。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