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當選立法會議員應加強陸港政策對接 文:朱家健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圓滿結束,90個議席均已名花有主,他/她們在1月初通過宣誓後便可以正式履新,投入服務。今屆新科立法會議員,包括多名新臉孔,也有多名筆者的朋友,而無論在地區直選、功能界別和選委界別,均有具內地背景、在內地企業工作、或曾在內地唸書和成長經歷的準立法會議員,他們的獨特經歷,能看到的問題並適時可提供解決方案,將是他們日後從政的寶貴資產。

新議員名單中,有多名具內地財金經驗的勝選者,相信他們日後對陸港兩地跨境金融實務、資金流動、金融科技、金融法規有更實在到地的見解,例如深港通、滬港通、溶斷機制等,他們和議助團隊可以提供更到位而非只是宏觀的看法。

另外,鑑於剛在前星期天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其中設立了三個口岸管制區投票站予暫居內地的香港選民投票,換言之,這批選民是有以選票去選出地區直選界別和功能界別,個別候選人在爭取身處內地的香港選民的支持時,是有作出相關政綱和承諾,除了要兌現承諾,他們更要向選民負責。跨境學童、港人在內地享用醫療服務、東江水供應、港人內地購房法律糾紛、跨境基建、跨境罪案移交犯人、跨境人才政策、跨境政策等全部均可以是立法會議員關注和參與的民生議題,當然也只能按香港特區法律賦予他們的職權而已。

立法會議員可以充當香港同胞和內地民生措施和政策的相向橋樑,為香港同胞解讀相關內地政務。此外,個別候任立法會議員憑著其內地生活和成長背景,也與新香港人同聲同氣,較容易給予他們信任,可以跟進新香港人社群的民生個案。

選舉的另一個亮點,是個別當選的候選人較年輕,他們更能與青年深度交流,並與內地城市相關部門推動惠及香港青年的教育、就業、創業政務。

其實,香港特區民生和專業界別融合與內地一直息息相關,只是過往立法會每逢討論與內地沾上邊的議題,總會被當年的反對派議員以不同手段搗亂,其實是荒廢了時間,並未有善用立法會這平台應有的功能。

新科立法會議員不妨在日後的宣傳品多使用繁體字和簡體字並列,並加上多媒體元素,也可以向特定群組市民使用國語宣傳。另外,候任立法會議員,尤其當選的「港漂」議員,應加強陸港政策對接的實務工作,在研究工作和法律框架下,需要督促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忽略的這塊短板,讓跨地民生工作可以做得更到位。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