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限制勞民傷財早撤早著 文:吳桐山

本港和內地1月8日恢復通關,是大好事。說實話,由原來的隔離7+3變成現在有核酸和名額就可以,已經是大大放寬,應該感恩戴德。但社會發展很快,從現在來睇,相關的核酸和限額規定又顯得不合時宜,應該早撤早著。

先講核酸。筆者早前在「堅料網」已說過在內地做核酸的麻煩處,而且用處不大。早前我在內地偏遠地方回港,最終到手的核酸,只是一張印刷模糊的紙張,上面很多信息都是錯的,包括樣本類型寫了「鼻咽」,但其實是「喉嚨」,而且連證件號碼都沒有。為何如此「兒戲」,因為護士姐姐說,我沒有身份證,入不了他們的系統,所以她不能直接打報告給我,只是為我另外製表打印給我。真是辛苦護士姐姐了。

過關前,我還擔心:這張比我自己印出來還差的紙,會不會海關人員不認呢?但原來我過了兩處關,都沒人問我拿過這張報告,一路走自助通道。最終這張報告都是留給自己擦屁股。

更有甚者,我發現有人在網上兜售核酸檢測報告,號稱一小時極速有報告,而且不用你本人去採樣,只要給錢、提供身份證號碼,馬上給你報告。咁豈不是做假?可以咁講。他們做出來的報告單,是完全按照政府認可的檢測公司的報告單來製作的,海關人員隨便看一下手機屏幕,核對一下證件號碼,根本不能分辨真偽。那份報告不是鈔票,沒有水印、金屬線這些防偽特征,你怎麼知道哪張是假的?難道海關人員要逐張逐張打電話去檢測公司核實?怎麼可能。據我所知,這些做報告的人,大部分都在內地,香港政府想捉也很難捉。總而言之,今時今日陽性都可以周街走,要求過關做核酸,還有什麼意義?

至於限額,更是搞笑中的搞笑。其實限額除了在年廿九、除夕等日子的高峰期較為緊張外,其餘日子都是極度寬餘的,各口岸、各時段都是充足的。初一至初四只有5.6萬內地客訪港,平均每日不足2萬人,距離兩地規定的每日單向6萬人甚遠。一個從來不促及的限額,有什麼意義呢?特首還要為我們爭取增加限額?不如撤銷算啦。

我打兩個比喻。

限額就像飢餓營銷。很多品牌都會如此,我這個包包,全港限量1000個,先到先得。飢餓營銷是希望很多人來搶。結果你只是賣出100個就沒人買了。這時候你那個限量1000個的廣告詞就變成一個笑柄了。有什麼好限得呢?根本就沒那麼多人來。

又譬如,一家公司在門口設置了一個限高標誌,限高3米,要求每一個出入的員工,都要量度身高,身高超過3米的不准進入。然後特首還說,會爭取下一階段將高度限制放寬至5米,然後每個人出入繼續要量度身高。簡直是笑話!根本就沒人有那麼高,限來幹嘛?6萬的限額都從未促及過,特首爭取8萬、10萬的限額作甚?為什麼要每個過關的市民去網上填表格呢?趕緊把它拆了算了。

可能兩地政府是太高估兩地民眾的往來需要,擔心通關初期太多人往來會出亂子。但既然亂子沒有發生,明顯過慮了。這種種限制就顯得只有勞民傷財的作用了。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