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供銷社≠重回計劃經濟 文:北 辰

最近,「恢復重建供銷社」引發熱議,話題的引火線源自《湖北日報》的一篇報道,聲稱「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一時間,供銷社概念在A股爆炒,相關股票甚至走出了連板行情。

關於重建供銷社,坊間各路解讀滿天飛,有的驚呼要重回「統銷統購」的計劃經濟時代。真的是這樣嗎?資訊大爆炸時代,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性思考能力,將紛雜的信息抽絲剝繭、去偽存真。可以明確的是,重建供銷社絕不是計劃經濟體制產物的翻版,而是新時代國家民生保障系統的一次重要升級。

供銷社,是農村供銷合作社的簡稱,在我國已有近百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22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供銷社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保障每個家庭的生活所需。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供銷社也沒有消失,而是不斷改革,扎根基層,默默承擔着保障民生的使命。

數據顯示,中國現有供銷社相關企業超11萬家,2021年全系統銷售總額高達6.26萬億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2%。新時代的供銷社體系,更多的是為鄉村振興服務,主要經營農產品、日用消費品與農資。

如今,我國提出重振供銷社,可以說是對新形勢下民生保障體系的戰略布局。當前,「新零售」、「互聯網賣菜」等新興概念大行其道,背後都有資本的利益驅動。

歷史證明,關乎民生的市場供應一旦被資本掌控,則會暗藏危機。把民生保障體系納入供銷社體系,為平抑物價、市場保供、緩解通脹、保障糧食安全等層面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其實是對市場化進程的一種糾偏,是對民生保障進行國家兜底。重振供銷社,不是重走計劃經濟老路,而是走社會主義現代化正道;不是與民爭利,而是利國利民。

文:北 辰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職教授,財經自媒體獨立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