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反證「與病毒共存」不可行 文:陳凱文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自部分西方國家因新冠疫情失控,於是打着所謂「與病毒共存」的旗號,放寬各類防疫措施以來,不論內地還是香港都有人建議,應仿效西方「與病毒共存」之法,放棄過去行之有效的「動態清零」防疫策略。可是從維護國民整體健康的角度而言,在現階段採用所謂「與病毒共存」之法,又是否合適呢?某程度而言,觀乎香港現時的第五波疫情的發現,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首先有一點可以肯定,便是香港雖一直聲稱自己採用「動態清零」策略,但其抗疫手段跟內地並不完全相同,如:一,在第五波疫情爆發前,航運職員入境後只須居家隔離三天,期間不用配戴電子手環;二,疫情爆發之初未能立即實行全民強檢,以便立即切斷社區內的隱形傳播鏈;三,香港並沒採用具備疫情追蹤功能的健康碼,使當局難以稽查傳播路徑;四,疫情出現大規模爆發後,當局至今仍未實施禁足或封城手段,使大批市民在外出期間受到感染。

可以說,上述抗疫手段的差異,使香港錯過了扼殺疫情於萌芽時期的時機,造成了確診個案及死亡個案不斷上升,但是相比於採用「與病毒共存」的外國,香港仍規定入境者須於定點酒店隔離、市民須遵守「限聚令」、外出須配戴口罩、食肆禁止晚市堂食、用膳須出示疫苗通行證,以及勒令KTV、酒吧及健身室停業,所以香港的防疫政策,仍未像「與病毒共存」一樣躺平。

換言之,香港即使在未有完全採用「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累計確診個案亦已由去年12月30日的12,631宗,到3月4日急增至44萬宗,每日新增確診個案由去年底的個位數字,爆升至3月4日的52523宗,當日死亡人數更增至188名,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500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香港每日檢測量只有大約20萬,實際確診人數應該高於官方公布數字,而香港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人數有525萬,是11歲以上人口的78%。

如此一來,由於內地人口是香港的186.6倍,所以假設內地的防疫政策,變得跟香港一樣,之後內地又出現病毒傳入社區的情況,內地便有可能在3個月內,出現至少8213萬個確診病例。若是根據港大醫學院的估算,香港在2月28日已有170萬人感染的話,確診人數便會高達3億,死亡人數則會達33萬。在確診數字如此急升之下,屆時全國的公立醫療系統必然遭到擠兌,情況跟現時的香港一樣。

當然,香港的確診數字和死亡個案急升,跟其人口密度偏高、人均居住面積低,以及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有關,所以內地防疫措施若跟香港一樣,整體的傳播速度可能較香港低,但即使用最保守的估算,內地的確診個案在兩個多月內增至8千多萬,其公立醫療系統又能應付得了乎?況且,香港現時是在未有仿效西方,仍有各類社交距離措施、仍未任由入境者來港之下的情況,萬一完全採用西方的「與病毒共存」之法,確診和死亡便極有可能進一步推高。

由是觀之,從香港現時的疫情來看,已能基本上估算到內地採用「與病毒共存」之法的話,究竟會否出現確診和死亡人數暴增,以及公立醫療系統被擠兌的問題。另一方面,如內地像西方一樣長期無法清零,病毒亦會有可能在傳播期間出現突變,其變種的毒性究竟會比現時的omicron低,還是變得更高呢?過去曾受感染的人,會否再受新的變種病毒感染?我們無法預料。

在此情況之下,先撇開新冠感染者痊癒後,究竟會有何種後遺症的問題不論,在不少人接種疫苗過後仍會遭受突破性感染,口服的新冠特效藥仍未能廣泛應用之際,內地若在現階段貿然放寬防疫策略,其結果極有可能是國家一次又一次出現大規模感染,公立醫療系統不斷被擠兌,並有機會造成不少長者和孩童的死亡案例。是故,不論內地還是香港,現時都不是全面採用「與病毒共存」的時機。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